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大量能源、原材料,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矿山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同时在开发利用环节落实“边开采、边治理”,推动绿色矿山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人士介绍,我市土地、植被资源挖损破坏主要表现为地下矿山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和露天开采矿山开采形成的采石宕口、取土坑对土地、植被资源的破坏。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编制了《滁州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建立生态修复长效机制,到2025年将治理修复废弃矿山148个,计划治理面积1354.63公顷。2016年以来,全市已完成治理修复任务81个,治理面积617.9667公顷,生态修复取得了明显成效,多个废弃矿山重现绿水青山。
8月13日,记者前往南谯区现场走访。该区的白米山白果洼矿山恢复治理区是省生态环保督察组反馈要求整改问题之一,于2019年12月底完成治理并通过省级专家验收。在治理区内,记者对照修复前资料图发现,曾落满矿渣的地面经过回填、平整,上面栽种了红叶石楠、榉树、百日菊、麦冬草多种景观植被,雨水混合地下水在矿坑深处聚积成一处深潭,碧绿的潭水与蓝天相映,周围鸟语花香、蜂飞蝶舞、满目苍翠。不远处的螺蛳洼石灰岩矿入口处,一大片的黄秋英在阳光下开得正烈,清澈的山水从侧边流过,折射出粼粼的波光。矿区外原采石厂加工区关停后,现在种植了芝麻等经济作物,交由区域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管理。
据两处矿区所在的林场工作人员介绍,经过生态修复后,经常会有野猪等野生动物到附近饮水休憩,灰蒙蒙的矿坑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生态乐园。
除了积极做好生态修复治理,在滁州,落后粗放的采矿生产方式逐渐被淘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市相关部门日常对全市59个在建生产矿山企业进行巡查,督促企业履行好“边开采、申博太阳城边治理”生态修复义务。对照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我市去年遴选了全椒海螺水泥、凤阳琅琊山矿业和滁州铜鑫矿业等三家企业获国家级绿色矿山企业。
在全椒海螺矿山,记者见到,矿区道路两侧有装置不断喷吐水雾以保持路面湿润,粉碎区、堆料区、生产区之间通过全封闭皮带廊道连接,减少扬尘污染发生。据介绍,该矿山购入了自带干湿两套收尘装置的环保钻机,可以有效抑制穿孔过程中的无组织粉尘排放,并对收集的灰尘及颗粒集中放置,另外配备了洒水车、雾炮车、清扫车,在运矿道路铺设喷水管道,对采矿区最终边坡、终了平台、护坡进行大面积覆土绿化,破碎机卸料口三方封闭、粉碎区环境湿化,建设了25000平方米的封闭堆料区、1200米的封闭输送带和1500多平方米的封闭厂房,除尘降噪效果显著。
此外记者了解到,由省绿色矿山工程研究中心与滁州中联水泥联合打造的安徽省首个5G绿色矿山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已于近日启动,该项目将就矿山安全、环保、智能化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提高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可持续发展。